紅色文化讓思政教育“活”起來——湖北信息工程學校升學一科構建“大思政”工作紀實
來源:本站 ? 作者: ? 更新時間:2023-03-10
2023年3月8日下午,湖北信息工程學校升學一科的全體師生,齊聚職教禮堂,聆聽張道松老師為大家講授的“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”講座。本次講座是升學一科根據學校關于開齊開足開好144學時思政必修課,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,拓展課堂教學內容,開放選修課程布局下,展開的一次讓思政課走出教室的專題活動。
本次講座圍繞“紅色荊門”這一主題,向學生們展示了我黨自建黨初期到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時期,無數英雄兒女血灑疆場,留下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和紅色遺跡遺址。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前進動力,地方紅色文化更是“大思政課”最生動、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。同學們看著自己祖祖輩輩生活著的,無比熟悉的土地上,曾經發生過的一個個真實感人的紅色故事,無不在精神上、思想上經受了一次增信、崇德的洗禮。
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標識,如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、把紅色文化傳統發揚好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、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,引導廣大青年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,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,是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命題。其中,地方紅色文化所特有的地域親和優勢,為思政教學提供了鮮活教材,激活紅色基因浸入心扉的同時,更好地提升了教學質量。
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中,是思政課教學的一次創新,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“大思政課”重要論述后,思想政治教學進入的新階段。創新后的思政課,面貌一新,往日教室里的“低頭族”紛紛抬起頭來,“有料有趣”的全新思政課,不再局限于紙質的教科書上,教育的素材變得更寬了,教學的場地變得更廣了、學生的視野更開了、教育的樣貌變得更加豐富了、教育的效果也更加喜人了。
未來,在落實善用“大思政課”要求的基礎上,我們要運用好傳統課堂、社會課堂、網絡課堂三大載體。用好傳統課堂,要把“大思政課”納入課程思政范疇;用好社會課堂,可以結合社會實踐、志愿服務等方式開展;用好網絡課堂,需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,增強“大思政課”的時代感和吸引力。讓一堂堂生動實用的“大思政課”,為青年學子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火種,他們必將成為眼里有光、腳下有力、心中有信仰的強國一代。
下一篇:沒有了!